“這市場真讓人看不懂。按理,豬價跌,飼料價也該跌才對,但最近每進一次貨,價格就漲一次。”長興縣做飼料生意的黃秀英對近期飼料市場的反常走勢感到很困惑。
遠在大洋彼岸的美國遭遇的一場罕見干旱天氣,加劇了中國的飼料企業和養豬戶的困頓。
飼料漲價之際,豬肉價格卻持續走低,生豬價格已跌破每公斤14元的保本價,不少養殖戶實際上已經虧損。
飼料價格瘋漲,生豬價格卻跌跌不休,浙江養殖戶的這個夏天有點糾結。
飼料企業很受傷
“豆粕價格漲得特別瘋,今天報價已經到了每噸4175元。”浙江一星實業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浦琴華說。
豆粕瘋漲,首當其沖的是飼料加工企業。玉米和豆粕,是飼料加工的兩大主要原料。其中,豆粕占飼料企業原料的20%左右,玉米占60%左右,剩下的就是魚粉以及其他原料。“玉米價格也在漲,只是相比豆粕要溫和一些。目前采購的東北玉米價格每噸在2600元噸左右,比一個月前漲了50元左右。”
浦琴華算了筆賬,因豆粕等飼料原料糧價格的大幅上漲,公司每生產一噸飼料成本要增加120元左右。“目前生豬市場行情也不好,我們不可能將這些增加的成本全部轉嫁到養殖戶身上去。所以,每噸飼料實際出廠價只提高了50元左右,這意味著公司每生產一噸飼料就要少賺70元。”
“飼料加工行業本身就是微利,這一減少,企業差不多就沒利潤了。”浦琴華說。
一星實業年加工畜禽飼料8500余噸,水產飼料4500余噸,是省內大型飼料生產加工企業之一,對飼料原料糧的需求量巨大。
有沒有想過通過期貨市場的套利來鎖定風險?對這個問題,浦琴華認為很難。“市場價格漲得有點離譜,波動的風險也在加大。企業現在能做的,就是快進快出,盡量減少原料庫存。在目前市場行情下,能做到不虧損就算不錯了。”